编者按:文化,人类之精魂,民族之筋骨;文化,发展之根本,强盛之血脉。
欲流之远,必溯其源;欲木之长,必固其根;欲笃其志,必树其魂。从大禹时代逶迤而来,历经楚汉春秋、唐宋辉光、明清风云,乃至近现代的浮沉洗礼,荆楚大地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鲜明的文化特质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时至今日,璀璨的文化仍深深地影响着荆州城市的发展。
溯源历史,把握当下,指引未来。探究荆州文化的成因、发展及成果,提升城市品位,打造文化品牌,铸造城市精神,向世界展示缤纷多彩、生机勃勃的荆州文化,弘扬荆风楚韵,助推荆州高质量发展,为打造“万里长江,美在荆江”新画卷增光添彩,摇旗助威。中共荆州市委宣传部、荆州日报社联合打造大型文化专刊《文化荆州》,集合本市著名专家学者秉笔成文,以客观立场、严密考证、创新思想、优美文笔,追溯荆州之文明开端,探寻古城曲折前行的铿锵足迹,检点云梦故地的兴衰荣辱,铺陈荆楚山川的沧桑浮沉,以挖掘荆楚精神内核,探究荆楚文明特质,弘扬优良文化传统,为荆州满怀信心迈向未来提供有益借鉴。
本期隆重推出“文化荆州之荆楚溯源(上)”,长江大学李征宇、向会斌、卢川、吴桂美四位学者以史家之严谨,歌者之激扬,为读者讲述千古荆州的恢弘开场、浩荡风云和瑰丽文明,让读者在荡气回肠的感喟中,生自豪之感,提奋进之志。
城市名片
荆州,湖北省地级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位于湖北中南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全市国土面积1.4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640万,下辖荆州区、沙市区、江陵县、公安县、监利县、石首市、洪湖市、松滋市8个县市区和荆州开发区、华中农高区、纪南文旅区3个功能区。
荆州是一座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滨江城市。“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建城历史长达30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国建都纪南城,先后有6个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从“天下第一循吏”孙叔敖到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从荆州走出去的宰相达138位。
荆州是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所在地,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和长江港口城市。
唐·杜甫《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书法:陈训金(黄冈)
手绘禹划九州图 长江大学艺术学院王亚东作
登荆州城楼
唐 张九龄
天宇何其旷,江城坐自拘。
层楼百余尺,迢递在西隅。
暇日时登眺,荒郊临故都。
累累见陈迹,寂寂想雄图。
古往山川在,今来郡邑殊。
北疆虽入郑,东距岂防吴。
几代传荆国,当时敌陕郛。
上流空有处,中土复何虞。
枕席夷三峡,关梁豁五湖。
承平无异境,守隘莫论夫。
自罢金门籍,来参竹使符。
端居向林薮,微尚在桑榆。
直似王陵戆,非如宁武愚。
今兹对南浦,乘雁与双凫。
每欲到荆州风采耀千年
O 李征宇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滚滚长江水,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奔腾而下,一路向东,蜿蜒千余公里,冲出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在平坦的江汉平原停下匆匆的脚步,润泽这一片富饶肥沃的热土,孕育出一段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江河道的形成,既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产物,也离不开人类孜孜不倦地改造。遥想当年,在光英朗练的岁月里,大禹行走天下,分别土地的疆界,砍削树木作为路标,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当他来到江汉平原一带,眼看这里长江汉水朝宗于海,水网湖泊密植期间,于是这方土地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名字——荆州。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扼守长江中游,与名字一样,长江与汉江正是这片土地的塑造者。纵横交错的河道,在远古时期的荆州东北一侧,冲积形成了一片名为云梦泽的大型湿地。如今许多耳熟能详的城市,彼时都曾沉睡于烟波浩渺的大泽之下。雾霭苍茫的云梦泽,存续时间长达7000余年,鼎盛时面积约有6.6万平方公里,东至蕲春,南抵洞庭湖,西起枝江,北达荆门、天门一带,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也在不断衍生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的东北侧,不仅是楚王狩猎游玩的去处,更是楚国抵御中原王朝侵扰的天然壁垒。秦汉时期,携带着海量泥沙的长江和汉水,在云梦泽一带沉积,大泽逐渐被切割淤填成平陆,荆州的面积不断扩展。伴随着村镇的聚集兴盛,沙羡、华容等县级行政的建置,将荆州拱卫其间。沧海桑田一瞬间,在时间的长河中,“九百里云梦泽”不断式微,两湖平原稻浪翻滚人烟稠密的面貌逐渐清晰。作为这片肥沃土地的中心,荆州逐渐变身为“洪湖水,浪打浪”的鱼米之乡。此外,退却的云梦泽,在江汉平原留下星罗棋布的小型湖泊,继续滋润这片神奇的土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由水塑造的荆州,生就一副灵动变通的性格,于此地萌生壮大的楚文化,同样自带浪漫的滤镜。公元前689年,楚文王自丹阳迁都于此,开启了长达411年的辉煌盛世,跳跃活泼的楚人在此创造出艳丽的丝绸、神秘的青铜、精美的漆器,以及思辨的老庄哲学和浪漫的屈宋辞赋,将天真浪漫发挥到了极致。
“东望武昌云历历,西连巫峡路悠悠”,经过秦汉400多年的营建,位于中国水路交通中心地带的荆州,堪称通途。自荆州沿荆襄大道北上,便下襄阳向洛阳,直通中原,向南跨越长江,便可抵达富庶的洞庭湖平原,此外还有一道长江西通巴蜀,东连古云梦泽。东汉末年,魏、蜀、吴三方就围绕夺荆州、守荆州、失荆州上演了一幕幕历史的话剧,将三国的天空搅得没有一刻安宁,而始建于此时的古城墙则默默地见证荆州城的日升月落。
南渡长江的渡口在今天的沙市区江岸,沟通四方的地理位置,成就了沙市在历史上长江中游商贸中心的地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沙市作为楚国的大江津渡,已有原始的手工纺织和冶陶工艺。隋唐至宋元,随着经济的发展,沙市一跃而成商业要会,来往于长江沿岸的商船都要在沙市港口驻足中转。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历史上很多著名文人都曾流连荆沙,留下上千首与此相关的诗作,记录下那个时代的繁华热闹。这样的热闹景象一直持续到清末,甚至于在《马关条约》中,日本人特意要求将沙市和重庆、苏州、杭州一起开为商埠,日、英、德、丹麦等国相继在沙市设领事馆,外国的煤油、玻璃制品、鸦片、金银器乃至火柴、纽扣由此上岸,散入平民百姓家,码头也被称作“洋码头”。
这片神奇瑰丽的土地,她孕育了璀璨夺目的荆楚文化,延续相承,流传至今。这里曾是四百年楚国的厚植沃土,见证过三国争雄的烽烟战火,是唐宋时代的通衢要邑,在明清的天空下散发出耀眼的光辉,兴衰荣辱,慷慨悲歌,但天生“不服周”的荆州,却始终不曾颓丧沉寂。
3000年,弹指一挥间,在时间的长河中,大概没有什么事物是永恒不变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有形的亭台楼阁注定无法经受时光的摧残,但浸润期间的文化精神却可以永恒流传。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孜孜不倦,艰苦创业,铸就400年楚国繁华盛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悲天悯人,同情弱者的民本精神至今闪耀光芒;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兼收并蓄,图谋大业,越是身在绝境,越能生出勇气之花。奋斗、创新、爱国、开拓,这些美好词汇的背后都是生活此地的人民千百年以来铸成的精神财富。
我们曾在繁华顶端,我们也曾暗夜寻光,回首历史,荣光与遗憾并存,历史终究会给这片热土客观的评价。但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让我们铭记过去,勇挑重任,这是对历史的尊重、现实的担当以及未来的责任。
(李征宇,长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文明曙光 兹地生长
——史前时期的“荆州人”
O 向会斌
从古至今,荆州文化在荆江汉水的滋养中生生不息,弦歌不绝。生于斯、长于斯的史前“荆州人”最早发出了时代先声,来到了江汉平原,并与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赓传着荆楚大地上史前文明的薪火。距今约5万年前,在太湖的砖瓦厂、郢北村的鸡公山等地就有远古人类活动的痕迹,他们通过采集和渔猎来获取食物。到了距今约1万年左右,生活在荆州区阴湘城、石首走马岭、公安鸡鸣城等地域的先民开始摆脱了逐食而迁的生活方式,定居下来,修筑和建造自己的“城市”,物质和精神生活也变得日益繁盛和富足。
距今5万年前,先民们走出洞穴,走向平原,来到了襟湖带江的鸡公山冈地上,在这里斫石揉木,使用一些经过打制而成的石头或木棍作为武器和工具,就近采集果类、坚果和根茎植物,捕获野兽和鸟类,有时候也去水源地捕鱼,过着“采集渔猎”的生活。
鸡公山聚落的先民有着大型石器“制作工厂”,其中还可以体现原始人的“工匠精神”。在鸡公山聚落中,还发掘出了一座东西长20多米、南北宽20米的石器制作工厂。在这个石器制作工厂里,甚至还保留了当时“工匠”加工石器的“座位”,还有双脚踏地而形成的“脚印”痕迹。在此,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天下最早的脚印”。我们可以想象,那时一代又一代的“原始荆州工匠”端坐于此,精心打制着各类石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也可以算得上是最早的荆楚“工匠精神”了。在发掘出土的、为数众多的石器中,有石锤、石钻及少量刮削器,另外还发现了双面的砍斫器。上万件砾石、石核、石片和各类石器,在此埋藏了五万年之久。五万年之后,它们仍在向我们讲述着远古时代动人的古城故事。
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主要集中在松滋桂花树、江陵毛家山、公安王家岗等地,这些地域主要位于荆江两岸的台地、较大湖泊的周围以及荆江和河湖相通的高地上,这些选址为便于取水和避免水患。这一时段的陶器制作、稻作农业以及畜牧业得以发展,生产工具的种类增加了许多,磨制石器大量出现,磨光和穿孔的石器数目增多。
在发明和使用陶器上,制作方法逐步改进,用泥条自下而上一圈一圈地堆筑,并用慢轮进行修整定型,制作完成的陶器上还有用朱砂描绘的纹饰。石制工具主要有石斧、石锛、石铲、石凿、石锤、石刀、石网坠等,磨制和钻孔技术应用到这些工具的制作中使得成品更加精美。
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荆州人”的生活中,水稻成为食物来源之一,在松滋桂花树遗址中还遗存有厚达数十公分的炭化稻谷,茎叶和谷壳清晰可见。当时食物除了稻米以外,还有鱼、虾、贝类等。在监利柳关遗址中除了稻谷、兽骨、鱼骨外,还发现了一定面积和体积的蚌壳堆积,这得益于荆州河湖众多。在这其中,稻作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聚落的形成,在朱家台、杨岭湾等居住遗址发现了红烧土作为建筑材料,而后被发掘遗址群也不断出现。
在湖北省境内发掘的15座新石器时代古城中,在荆州境内较大有荆州区阴湘城、石首市走马岭、公安鸡鸣城等,这是新石器时代的“荆州人”生活的城市。”其中,阴湘城位于荆州市荆州区马山镇阴湘城村,这里地处长江支流沮漳河下游,冈地与河流、湖泊交错分布。该城北、东、南、西四面都有城垣,城垣的横断面为梯形,有墙体和护坡,用夯筑和版筑法,材料有纯净的灰白土、灰黄土、黄褐土和灰褐土,城外有一圈环壕。发掘出了灰坑、房屋基址、陶窑、瓮棺墓葬、大型祭祀遗迹(祭坛)等,城垣遗址在布局上出现了房屋、作坊、墓葬等功能分区,在城内中部有一条南北向的早期古河道。生活在城中的人们日常用品除了石器和陶器外,还有竹器和漆木器,有竹箕、竹席,漆木钺柄等,生活中食用过鱼类,有鹿、猪等哺乳动物,螺、蚌等软体动物,有龟、鳖等爬行动物,还有菱角等野生植物,生活可谓富足。
石首市境内的走马岭古城位于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的结合地带,整座城平面呈不规则圆形,城垣周长约1200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房屋基址、窑址、灰坑、墓葬等都有被发现,与北城垣相望的屯子山城是独立于走马岭城的另外一座古城,二者为“姊妹城”,在走马岭城北门与屯子山城南门有“通道”相连,推定为当时的人们利用自然地形使两城相通。鸡鸣古城位于公安县狮子口镇,鸡鸣城平面呈不规则圆角梯形,城垣周长约1100米,面积约18万平方米,城垣四面有东、南、西、北4处城门。
丰富的考古遗存向我们展示出史前时代荆州动人的风采,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先民们为我们打下坚实的基础,文明的曙光在石器撞击声中逐渐到来。从采集渔猎,逐水而居,到筑城做屋,交通四方,日渐聪慧的荆州先民向我们撩开了神奇的面纱,那一声文明呐喊将震响四方。
(向会斌,长江大学文学院教师)
精彩绝伦 泱泱大楚
——先秦时期的荆州
O 卢 川
掩埋地下千年的楚简,雕刻和珍藏了楚国故史,当年无名的史家挥毫写就,描绘了楚先祖季连和鬻熊的身影。多少个不眠之夜,他们仰望浩瀚星空,苦苦思索楚族未来何去何从。季连辗转荆山,与商斡旋,虽和盘庚的女儿有婚约在身,但仍历经曲折才最终娶她为妻;鬻熊率众归服文王,与之彻夜长谈,谋划天下,“治国”“任贤”“亲民”……篇篇都令人惊叹。一部《鬻子》蕴含和寄托了楚族未来立国的希望。
楚人立国与“周公奔楚”有密切关系,周公是楚国的重要文化使者。西周初期,制礼作乐的周公,受谮言所迫一路奔至楚国。楚人恭敬地接待他,并把他的言论记载下来,还可能从他那里获得了宝贵的周人典册。他后来沉冤得雪,最终被召回,楚人也因此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获得了子男的爵位。自熊绎开始,楚人就以“子男之田”的丹阳作为都城,绵长的一声“芈”音,自此也成为楚之国姓。
此后漫长的历史中,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就是楚国子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熊绎年年奔波进贡,战战兢兢守护周王会场的火燎,谨小慎微地排列诸侯的“席卡”,并把楚地苞茅作为贡品运送到洛邑去。春秋初期,自立为武王的熊通,震惊诸侯,其后,历代楚王开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争霸历史。从此,谁会料想到当初季连的勇敢、鬻熊的睿智和周公的南游,会孕育出南方强大的楚国呢?
江汉平原水系贯通、土壤肥沃,火耕可种粟,水耨可种稻。大巴山、荆山、大洪山等山系相互挽起“宽阔臂膀”,环绕出绝佳的领地,恰似楚国之“国”。长江、洞庭纠缠不断的“江湖恩怨”,纵横交错的江、汉、沮、漳水系,犹如国中之“玉”;平原边缘山系中矿藏丰富,春秋之时,楚君熊通在江汉平原东部边缘,控制了铜绿山等古铜矿。楚人在此百炼青铜,一支支青铜长矛、一柄柄青铜长剑寒光逼人,连发驽更是杀敌于无声。伴随楚国士兵振聋发聩的呐喊,楚国的声威远播四方。
打开楚国的物质宝库,散落了一地的珍宝:青铜、丝绸和漆器……,多么美妙和令人称奇的宝藏啊!你若想效仿楚庄王问鼎中原,那倒大可不必。春秋时期楚国青铜冶炼技术已独步世界,失蜡法铸造技术令人惊叹,繁缛至极的纹饰、丰富多样的器形,雕琢和勾勒出楚人的“文化自信”。“钟鸣鼎食”的喧嚣自然也少不了楚青铜器的装饰。独创的楚式鼎,犹若细腰的楚地美女;三足的造型,追美求奇、花样翻新,却并不仿周制,而是把楚人“不服周”的傲气,浇铸到冰冷的铜器里。楚国的漆器流光溢彩,更是惊艳了时光。色调古雅、光泽鲜亮,纹饰质朴简洁,以黑为底、以红为饰,飘逸奔放,历经千年而仍然光彩夺目。史书记载,吴楚边境卑梁小儿争夺桑树,以致两国兵刃相见。其背后反映的是当时南方光鲜亮丽的丝织刺绣,正在竞相展现各自斑斓的色彩。楚庄王一身红袍,映红了大半个中国;葬于马山一号楚墓的贵族女子,她实在是太爱美了!楚国织工灵巧的双手,编织点缀出一袭华丽的楚服,也曾让她惊艳四座,那丝绸的色彩、蟠龙飞凤,何尝不是楚国女子们一生所追求的幸福?
驻足回望,高耸入云的楚艺术殿堂,琳琅满目、夺人双眸,其中以哲学、文学和音乐美术艺术最为灿烂辉煌。骑青牛而去的老子,恐怕至今仍还在西行道路上徘徊吧!他与庄子的道家哲学,浸润了后世的中国文化。也正是因为受到南方之水的浸润,他们的宇宙意识、生命意识及阴阳学说才得以逐渐形成,最终构建了“道法自然”的哲学生命之思。楚国的行吟者屈原,是最有“荆州性格”的世界文化名人,他留下了一篇篇千古绝唱:一曲《离骚》唱尽他内心的苦楚,一段《哀郢》伴随着楚国亡国的悲痛,带着遗憾和对这片土地深深的挚爱,也结束了他自己的生命。立足楚纪南城的残垣之上,我们又仿佛听到《下里》《巴人》《阳春》《白雪》在里巷中回响,楚怀王在洞庭湖上建水上乐宫,金声玉振,音乐响彻山谷,从乐器声音分辨,钟鼓合鸣、竽瑟交织,以音乐闻之,有雅乐声声,亦有民乐阵阵;从舞蹈上来看,有楚人细腰、郑舞风姿。那楚人的舞蹈太美呵,一直让后世模仿千年。
于此我们不禁自豪地感叹,泱泱大楚,精彩绝伦,这是何等的辉煌和灿烂,为何一定要与古希腊相媲美!楚国虽已远去,但楚人的精神却沉淀在荆楚大地的土壤里、流淌在楚人的血液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卢川,长江大学文学院教师,荆楚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军事要塞 才士荟集
——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荆州
O 吴桂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由明代词人杨慎创作的《临江仙》谱成的《三国演义》主题曲唱遍大江南北,让三国故事广为流传,也让荆州天下闻名。三国时期荆州大放异彩,可谁知汉代的荆州还只是个偏远蛮荒之地。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二十岁时曾南游江淮,后来他在《史记·货殖列传》里写到: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并且认为荆楚民风剽悍,人易发怒,轻视生命,正如朱买臣、主父偃之徒。可见荆州在汉代整体发展落后。
公元190年,荆州刺史王睿为孙坚所杀,刘表被派继任,荆州一跃成为历史的主角。当时荆州宗族称霸当地,刘表一人一马悄然而至,牵制豪族,威怀兼治。荆州万里肃清,群民悦服,19年相对太平。北方军阀割据,战火纷纷,荆州的这片安宁之地,实属难得!政治安定,士人便负书荷器,比肩继踵,纷沓而至。受过正统经学教育的刘表,利用避难人才,致力于起立学校,繁荣学术。士气颓丧,儒风寂寥下,荆州官学的建立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汉末学术中心由洛南迁。宋忠、綦毋闓、司马徽等一批博学鸿儒之士重撰五经章句,一改汉末繁琐之风,开创荆州学派。经学风气的转变,直启后世魏晋玄学之风,在中国学术史上画下浓重一笔。
历史风云变幻,荆州在19年的安定之后,却被卷入长久的战争漩涡。这无疑与刘表的性格有关。刘表深思多疑,缺少远大志向和雄霸天下的野心,战事上优柔寡断,在群雄逐鹿的乱世,只能安于一隅。在他死后,荆州很快一分为三。当然荆州在三国成为必争之地,更与其连东西、跨南北的地理位置有关。荆州西接三峡,南跨长江,北临汉水,可谓上通中原,下扼长江。无论陆路,水路,荆州都有其独特优势。曾看过一篇写诸葛亮的文章,观点新颖有趣。文章说诸葛亮战事上的过人智慧和神机妙算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广博的地理学知识,确是如此!三顾茅庐时,诸葛亮的“隆中对”就为刘备提出了先取荆州,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谋中原的雄伟战略。其实无论孙权,还是曹操,都需要依恃荆州长江天堑的屏障作用,或图谋长江以北,或顺江南攻。荆州遂成为刘备、孙权和曹操争夺天下的主战场。一时英雄豪杰在荆州演绎了无数金戈铁马的战争往事,流传下很多耳熟能详的故事。
尤其曾都督荆州的“美髯公”关羽,与荆州相互成就。关羽一生有18年活动于荆州,这是他人生最得意耀眼的阶段,也是他事业的辉煌顶点。修筑城墙,外御强敌,败于禁,斩庞德,围曹仁,淹七军,单刀赴会,刮骨疗伤,一时声名威震华夏。后来虽败走麦城,中计被杀,一代英雄身首异处,但他的盛名和忠义勇武的故事却在荆州广泛流传。景仰于关羽忠义仁勇的精神,人们开始建立祠庙祭祀关羽,关公文化由此发源,至今流行于中国乃至全世界。这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能量,该是何等的骄傲!一千九百年后,漫步于荆州的三国历史遗迹,旌旗招展,战马嘶鸣,青龙偃月刀的锋芒和冷艳依然清晰可见!
沧海桑田,荆州一直静立于江畔,似乎从未变过,与之不变的还有人争权夺利的欲望和野心。同样战乱频繁的魏晋南北朝,荆州依然是各方豪强争夺的焦点,地方大臣建立影响力的砝码。东晋权臣桓温,号称“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负遗臭万年”,一生经历东晋五帝,把持东晋朝权近30年,都基于他对荆州等长江中上游地域的强有力掌控。桓温野心勃勃,弄权朝廷,但他在荆期间却主持修建了防洪大堤,并沿着江堤种植细柳,“绿条散风,清阴交陌”,开了后世修改建荆江大堤的先河。他的幕府集团,在荆州谈玄作诗,彬彬之盛,造就了可与建康文化相媲美的荆州文化,也算是荆州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历史进入南朝,“江左大镇,莫过荆扬”,荆州更引来无数权臣的关注。齐梁的兰陵萧氏皇族与荆州关系甚大。萧道成、萧赜、萧衍或在荆州积聚力量,或借助江陵之力,成功荣登帝位。萧氏还几次在荆州建立政权:齐和帝萧宝融在江陵即位;侯景之乱后萧绎建都江陵;之后萧詧在北周羽翼下建立的后梁也以江陵为都,历时三十三年。南朝后的隋初,萧詧后人萧铣自称梁王,迁都于江陵。只不过这已是名存实亡的傀儡政权了!荆州见证了南朝帝王的兴衰更替,朝廷庙堂的腥风血雨!
梁元帝萧绎,称帝前做过十余年的荆州刺史,侯景之乱中,正是凭借荆州之地取得帝位,便在江陵称帝,并建都于此。遗憾的是,仅仅3年,江陵政权便被西魏所灭。江陵陷落之时,萧绎将其收藏的文籍图书十四万卷付之一炬!惜乎!痛乎!文化的浩劫让人扼腕叹息!人类的文明成果就这样化为了火焰和浓烟。那时的萧绎是用他的那只好眼,还是那只坏眼看着这一切的呢?
登上荆州城墙,俯瞰这片曾被无数战马踩踏的城市,静谧而安详。护城河轻波荡漾,两岸绿柳云烟婆娑,一帧一帧的历史画面涌现于眼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兵戈铁马已经远去,英雄也已化为枯骨。但历史归终不会被人忘记,英雄总会被人祭奠,荆州将继续在历史的进程中独放异彩。
(吴桂美,长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下期预告
荆山楚水铸青史(下)
○交通枢纽,通商惠工:唐宋时期的荆州
○高倡性灵,飚扬楚风:明清时期的荆州
○商旅催发,扬帆急进:近现代时期的荆州
○江流无声,文化铸魂:千年荆州的多个面向
专家顾问团
孟修祥 徐文武 张卫平 陈礼荣 张俊
赵玉春 浦士培 王明钦 谢葵 李征宇
中共荆州市委宣传部 荆州日报社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