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动态要闻
考古之最!荆州出土简牍4642枚,详载最早医方!
信息来源:荆州广播电视台 | 发布时间:2021-12-07

为配合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项目建设,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荆州博物馆对胡家草场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古墓葬18座。其中,12号墓出土了4642枚西汉简牍,这是迄今为止单座墓葬出土简牍数量最多的一次,这批简牍因种类丰富、意义重大,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9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入围项目。

那么,这批简牍究竟记载了什么内容?有何价值呢?日前,荆州博物馆的专家对其进行了解读。

胡家草场西汉墓地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李志芳介绍,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荆州博物馆在胡家草场发掘18座古墓葬,据出土器物特征和简牍文字资料判断,M12属西汉早期墓葬,出土简牍内容分为岁纪、历、日至、法律文献、日书、医方等,被认为是我国简牍考古史上一项重要成果。

根据出土器物形制特征和竹简“岁纪”记录,初步判断墓葬属西汉早期,不早于汉文帝前元十六年。出土的简牍保存完好,大部分保存在竹笥内,部分卷束状态和轮廓仍然清晰可见。

荆州博物馆考古所副所长、副研究馆员李志芳介绍,简牍数量一共有4642枚,种类大概有三类、分别是竹简、木简、木牍;最长的有46厘米,宽度在0.5厘米左右。

记者了解到,目前专家已完成室内揭取清理、红外扫描、文字释读工作。通过对篇题和简牍内容的初步梳理,这批简牍大致可分为岁纪、历日、法律文献、日书、医杂方、簿籍、遣册等几类。

岁纪简共有160多枚,根据竹简形制分为2组。

第一组记载了秦昭王元年至秦始皇时的大事,第二组记载了秦二世胡亥至汉文帝时的大事。

荆州博物馆考古所副所长、副研究馆员李志芳说,其中有一支简记载了秦始皇陵的修建时间:“十六年,始为丽邑,作丽山。初书年。破韩,得其王,王入吴房。”这为确定丽山的营建时间提供了新的依据。

法律文献主要包括律典和令典,共3000多枚,是目前出土汉律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次,也是最完整的西汉律典范本。其中,外乐律、蛮夷诸律为首次发现。

荆州博物馆考古所副所长、副研究馆员李志芳:“我们研究发现对蛮夷地区的管理在西汉的时候已经是非常人性化,考虑了蛮夷的习俗。比如简2621号和2630号规定蛮夷长可以通过“入禾粟”,即交粮食的方式保存“戎葬”的习俗。”

此外还发现了最早的医方汇编文献。此类资料约450枚竹简,另有4件木牍。竹简分为2卷。

第一卷内容涉及农业种植、牲畜饲养、巫祝术、病方等,第二卷主要是治疗各种疾病的医方。

与已公布的相关资料对比,这批医简不仅数量大、内容丰富,且篇目结构清晰,对认识秦汉医药文献的编纂与分类,以及当时的医疗理念和医疗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荆州博物馆考古所副所长、副研究馆员李志芳:“比如简895,就是治疗病肠澼的方剂,是以黄芩和黄连为主治疗下痢的组方,也是最早记录黄连这味常用中药的出土文献,而且与《伤寒杂病论》中“葛根芩连汤”的主治与核心药物一致,其经验流传至今,对研究中医经方的源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年张家山247号汉墓竹简的出版,极大推动了秦汉史学的发展,也成为国际汉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日文、英文等多语种译本相继问世。

胡家草场12号汉墓竹简的出土、整理与出版,是我国简牍考古上的一项重要成果,也将有力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

荆州博物馆考古所副所长、副研究馆员李志芳:“目前,胡家草场西汉简牍的整理与研究已经成功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胡家草场西汉简牍选粹》也已经出版,后期会陆续推出各类专题研究报告,这些报告出版将对秦汉时期的法律制度、社会生活、中医药、文献学等方面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打印|关闭
 
   
主办:荆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地址:荆州市江津西路266号 电话:0716-8527555 邮编:434020
 鄂ICP备05028271号 鄂公网安备 42100302000097号 网站标识码4210000030 网站地图